相关图书 |
|
 |
|
|
在线试读 |
|
 |
|
|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
版别版次:200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
字数 :1189千字 印张:43 |
印数 :3500 页数:669 |
附带物 :
|
|
|
Solidworks 2007宝典内容简介
|
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SolidWorks的几乎全部知识。全书共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SolidWorks入门、用户界面、使用草图以及生成简单零件装备体和工程图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让零件更智能的各种方法,例如选择特征类型、阵列和镜像、选择方程式使用零件配置以及编辑和评估;第三部分讲解了使用装配体的一些内容,其中包括了组织装配体、配合的高级话题、装配体配置和显示状态、零部件阵列以及关联建模;第四部分是关于创建和使用库的内容,介绍了使用异型孔向导、库特征和智能零部件的方法;第五部分用了6...
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SolidWorks的几乎全部知识。全书共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SolidWorks入门、用户界面、使用草图以及生成简单零件装备体和工程图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让零件更智能的各种方法,例如选择特征类型、阵列和镜像、选择方程式使用零件配置以及编辑和评估;第三部分讲解了使用装配体的一些内容,其中包括了组织装配体、配合的高级话题、装配体配置和显示状态、零部件阵列以及关联建模;第四部分是关于创建和使用库的内容,介绍了使用异型孔向导、库特征和智能零部件的方法;第五部分用了6章的篇幅教给读者如何创建工程图;第六部分介绍了一些SolidWorks中的高级技巧,包括多实体建模、使用曲面、主模型技术、使用焊件以及生成和使用宏等内容;最后的附录部分是关于使SolidWorks生效、工具选项设置、查找帮助和配套光盘的内容。本书的配套光盘分别对应各个章节,提供了样例和指导教程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以及模板、宏和表格。 本书面向使用SolidWorks的广大读者。书中提供的示例都经过认真地编写且简练易懂,不管是新手、中级用户还是专家,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将其当作一本案头参考书。
<<
显示内容简介详情
|
|
Solidworks 2007宝典目录
|
第1部分 SolidWorks基础 第1章 熟悉SolidWorks 3 1.1 理解以特征为基础的建模 4 1.2 理解以历史为基础的建模 5 1.3 用参数画草图 7 1.4 理解设计意图 11 1.5 编辑设计意图 11 1.5.1 “视图”,“草图关系” 11 1.5.2 显示/删除几何关系 11 1.5.3 压缩草图几何关系 12 1.6 使用结合 12 1.7 本章小结 13 第2章 掌握SolidWorks用户界面 14 2.1 SolidWorks界面元素 15 2.1.1 工具栏 15 2.1.2 菜单 31 2.1.3 光标 33 2.1.4 FeatureManager和PropertyManager窗口 33 2.1.5 任务窗格 35 2.1.6 状态栏 36 2.1.7 二维命令行模拟程序 36 · · · · · ·
第1部分 SolidWorks基础 第1章 熟悉SolidWorks 3 1.1 理解以特征为基础的建模 4 1.2 理解以历史为基础的建模 5 1.3 用参数画草图 7 1.4 理解设计意图 11 1.5 编辑设计意图 11 1.5.1 “视图”,“草图关系” 11 1.5.2 显示/删除几何关系 11 1.5.3 压缩草图几何关系 12 1.6 使用结合 12 1.7 本章小结 13 第2章 掌握SolidWorks用户界面 14 2.1 SolidWorks界面元素 15 2.1.1 工具栏 15 2.1.2 菜单 31 2.1.3 光标 33 2.1.4 FeatureManager和PropertyManager窗口 33 2.1.5 任务窗格 35 2.1.6 状态栏 36 2.1.7 二维命令行模拟程序 36 2.2 优化界面 37 2.2.1 自定义颜色 37 2.2.2 自定义策略 38 2.2.3 使用多文档窗口 41 2.3 指导教程:熟悉界面 43 2.3.1 指导目标 43 2.3.2 复制已有的设置 43 2.3.3 将所有界面项目设置为默认设置 44 2.3.4 自定义CommandManager 45 2.3.5 自定义菜单 46 2.3.6 改变界面颜色 46 2.3.7 增加快捷键 47 2.3.8 为宏设定快捷键 48 2.4 本章小结 48 第3章 SolidWorks入门 49 3.1 初学者工具 49 3.1.1 SolidWorks许可证协议 49 3.1.2 欢迎使用SolidWorks 50 3.1.3 快速提示 50 3.1.4 在线文档 52 3.1.5 印刷资料 53 3.2 区分SolidWorks文件类型 53 3.2.1 文件类型 53 3.2.2 保存设置 54 3.2.3 模板 55 3.3 打开已存在文件 58 3.3.1 打开文件 58 3.3.2 理解文件参考 60 3.4 使用可视化工具 61 3.4.1 改变视图 61 3.4.2 使用颜色和光学性能 68 3.5 指导教程:生成零件模板 70 3.6 指导教程:可视化技术 72 3.7 本章小结 75 第4章 使用草图 76 4.1 打开草图 77 4.2 识别草图实体 77 4.2.1 草图工具栏 77 4.2.2 尺寸/几何关系工具栏 89 4.3 草图中的推理 91 4.4 草图设置 92 4.5 使用草图块 93 4.6 指导教程:学习使用草图几何关系 94 4.7 指导教程:使用块和皮带 96 4.8 本章小结 97 第5章 生成简单的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 98 5.1 提出正确的问题 98 5.1.1 零件对称吗 99 5.1.2 什么是首要的或起作用的特征 99 5.1.3 零件可能以什么方式修改 99 5.1.4 生产方法是什么 99 5.1.5 有次要的操作吗 100 5.1.6 有其他版本吗 100 5.2 生成简单零件 100 5.2.1 从哪里开始 101 5.2.2 对称 101 5.2.3 使之成为实体 102 5.2.4 制作凹槽 105 5.3 指导教程:生成简单装配体 113 5.4 指导教程:制作简单工程图 117 5.5 本章小结 121 第2部分 让零件图更智能 第6章 从草图中获得更多信息 125 6.1 编辑草图关系 125 6.1.1 显示/删除几何关系 125 6.1.2 SketchXpert 127 6.2 复制和移动草图实体 128 6.2.1 移动实体 128 6.2.2 旋转实体 128 6.2.3 复制实体 129 6.2.4 缩放实体比例 129 6.2.5 修改草图 129 6.2.6 复制和粘贴 130 6.2.7 简单的拖动 130 6.2.8 派生草图 130 6.3 使用草图图片 131 6.3.1 三视图 132 6.3.2 透视图 132 6.3.3 锐角边 132 6.4 使用草图文字 132 6.5 在草图中使用颜色和直线类型 133 6.5.1 颜色显示模式 133 6.5.2 线色 134 6.5.3 编辑颜色 134 6.5.4 线粗和线条样式 134 6.6 指导教程:编辑和复制 135 6.7 指导教程:控制图片、文本、颜色和样式 137 6.8 本章小结 139 第7章 选择特征类型 140 7.1 确认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工具 140 7.1.1 拉伸 140 7.1.2 旋转 143 7.1.3 放样 144 7.1.4 扫描 150 7.2 生成曲线特征 152 7.2.1 螺旋线 153 7.2.2 投影曲线 154 7.2.3 通过xyz点的曲线 156 7.2.4 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156 7.2.5 组合曲线 156 7.2.6 分割线 156 7.3 圆角 157 7.3.1 生成等半径圆角 158 7.3.2 生成变半径圆角 163 7.3.3 面圆角 165 7.3.4 完整圆角 170 7.3.5 逆转圆角 171 7.4 选择专门特征 173 7.4.1 圆顶和特型 173 7.4.2 包覆特征 174 7.4.3 弯曲 176 7.4.4 变形 178 7.4.5 压凹 181 7.5 指导教程:托架铸件 181 7.6 指导教程:生成线状零件 184 7.7 本章小结 186 第8章 阵列和镜向 187 8.1 草图阵列 187 8.1.1 一个小测试 187 8.1.2 阵列一个草图 188 8.2 草图镜向 189 8.2.1 镜向实体 190 8.2.2 动态镜向 190 8.2.3 对称草图几何关系 190 8.3 几何体阵列 191 8.4 阵列实体 191 8.5 阵列面 192 8.6 阵列圆角 193 8.7 理解阵列类型 193 8.7.1 线性阵列 193 8.7.2 圆周阵列 195 8.7.3 曲线驱动阵列 196 8.7.4 草图驱动阵列 197 8.7.5 表格驱动阵列 199 8.7.6 填充阵列 199 8.8 三维镜向 200 8.8.1 镜向实体 200 8.8.2 镜向特征 200 8.8.3 镜向全部零件 200 8.9 指导教程:创建一个圆周阵列 201 8.10 指导教程:镜向特征 202 8.11 本章小结 203 第9章 使用方程式 204 9.1 理解方程式 204 9.1.1 生成方程式 205 9.1.2 使用从动尺寸 207 9.1.3 方程式技巧 208 9.2 使用链接数值 209 9.3 使用全局变量 210 9.4 使用表达式 211 9.5 指导教程:使用方程式 211 9.6 本章小结 212 第10章 使用零件配置 213 10.1 使用配置控制项目 213 10.1.1 找到配置 214 10.1.2 激活配置 215 10.1.3 创建配置 215 10.1.4 派生配置 218 10.1.5 文件大小的考虑 218 10.1.6 控制尺寸 219 10.1.7 控制压缩 219 10.1.8 控制定制属性 220 10.1.9 控制颜色 221 10.1.10 控制草图几何关系 221 10.1.11 控制草图基准面 222 10.1.12 控制插入零件的配置 223 10.1.13 库特征 223 10.1.14 不可配置的项目 224 10.2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 224 10.2.1 系列零件设计表可以驱动什么 224 10.2.2 创建一个简单系列零件设计表 225 10.2.3 系列零件设计表设置 229 10.2.4 编辑系列零件设计表 230 10.3 指导教程:应用配置和系列零件设计表 231 10.4 本章小结 234 第11章 编辑和评估 235 11.1 使用退回 235 11.1.1 使用退回控制棒 236 11.1.2 其他退回技巧 239 11.2 特征重新排序 240 11.3 文件夹重新排序 241 11.4 使用弹出式FeatureManager 241 11.5 总结零件建模最佳惯例 242 11.6 使用评估技巧 244 11.6.1 拔模分析 244 11.6.2 厚度分析 248 11.6.3 底切检查 249 11.6.4 重建模型时确认 250 11.6.5 检查 251 11.6.6 反射技巧 252 11.6.7 COSMOSXpress 254 11.6.8 MoldflowXpress 256 11.7 指导教程:使用编辑和评估技巧 258 11.8 本章小结 262 第3部分 使用装配体 第12章 组织装配体 265 12.1 识别装配体中的要素 265 12.1.1 标准参考几何体项目 266 12.1.2 装配体方程式 266 12.1.3 装配体布局草图 267 12.1.4 装配体参考几何体 268 12.1.5 零件和子装配体 268 12.1.6 文件夹 268 12.1.7 配合 269 12.1.8 装配体特征 269 12.1.9 零部件阵列 269 12.1.10 关联参考更新夹 269 12.1.11 智能扣件 270 12.1.12 孔系列 270 12.2 使用子装配体 270 12.2.1 从现有零件创建子装配体 271 12.2.2 基于性能组织 272 12.2.3 基于BOM组织 273 12.2.4 按相对运动对子装配体分组 273 12.2.5 组织购得的零部件组 274 12.2.6 描述一个装配过程 274 12.2.7 阵列考虑 275 12.3 使用文件夹 275 12.3.1 在“FeatureManager”中创建文件夹 275 12.3.2 给现有文件夹添加项目 275 12.3.3 对设计树中的项目重排序 276 12.4 使用树显示选项 276 12.4.1 显示特征名称和说明 277 12.4.2 显示零部件和零部件配置名称及说明 277 12.4.3 查看特征、配合和从属关系 278 12.5 指导教程:管理“Feature Manager” 279 12.6 本章小结 280 第13章 配合的高级话题 281 13.1 应用配合 281 13.1.1 通过配合PropertyManager应用配合 282 13.1.2 SmartMate 283 13.1.3 在配合中使用宏 285 13.2 运动配合 285 13.2.1 自由度分析 285 13.2.2 运动的最佳措施 286 13.3 使用高级配合类型 287 13.3.1 对称配合 287 13.3.2 凸轮配合 288 13.3.3 宽度配合 288 13.3.4 齿轮配合 289 13.3.5 齿条小齿轮配合 289 13.3.6 限制配合 290 13.3.7 皮带/链 290 13.4 编辑和检修 290 13.4.1 编辑存在的配合 290 13.4.2 检修 292 13.4.3 区分警告和错误 292 13.5 检查配合选项 293 13.6 配合的最佳惯例总结 293 13.7 指导教程:成功配合 294 13.8 本章小结 296 第14章 装配体配置和显示状态 297 14.1 使用显示状态 297 14.1.1 显示状态和配置 297 14.1.2 显示状态和工程图 299 14.2 理解装配体配置 299 14.2.1 影响性能的配置 300 14.2.2 影响位置的配置 303 14.2.3 针对产品改动的配置 305 14.2.4 用于装配体配置的系列零件设计表 305 14.2.5 装配体配置的注意事项 306 14.3 生成爆炸视图 306 14.4 指导教程:使用装配体配置 311 14.5 本章小结 314 第15章 零部件阵列 315 15.1 使用本地零部件阵列 315 15.2 使用驱动零部件阵列 317 15.3 理解其他阵列选项 318 15.3.1 解散阵列 318 15.3.2 添加新文件夹 318 15.3.3 零部件阵列显示选项 318 15.3.4 零部件阵列和配置 319 15.4 指导教程:生成零部件阵列 319 15.5 本章小结 320 第16章 关联建模 321 16.1 理解关联设计 321 16.1.1 关联建模的优势 322 16.1.2 关联建模的潜在问题 322 16.2 处理关联建模的实际细节 322 16.2.1 关联过程 323 16.2.2 关联最佳惯例建议 327 16.3 外部参考的其他类型 332 16.3.1 插入零件 332 16.3.2 分割零件 333 16.3.3 镜向零件 333 16.4 指导教程:使用关联 333 16.5 本章小结 336 第4部分 创建和使用库 第17章 使用异型孔向导和Toolbox 339 17.1 使用异型孔向导 339 17.1.1 异型孔向导孔分析 340 17.1.2 2D和3D放置草图 341 17.1.3 制作和使用常用类型 343 17.1.4 使用孔系列 344 17.2 理解Toolbox 346 17.2.1 Toolbox如何起作用 346 17.2.2 在多用户环境中的Toolbox 351 17.2.3 Toolbox管理 352 17.2.4 使用Toolbox 357 17.2.5 在装配体中组织Toolbox零件 360 17.2.6 建议 360 17.3 指导教程:获取使用异型孔向导和Toolbox的经验 361 17.4 本章小结 367 第18章 使用库特征 368 18.1 使用库特征 368 18.1.1 开始使用库特征 369 18.1.2 库特征界面 369 18.1.3 其他设计库功能 371 18.2 生成库特征 373 18.2.1 生成库特征 373 18.2.2 从现有零件生成库特征 377 18.2.3 向库添加文件夹 378 18.3 指导教程:使用库特征 378 18.4 本章小结 382 第19章 使用智能零部件 383 19.1 理解智能零部件 383 19.2 使用智能零部件 384 19.2.1 从简单的智能零部件开始 384 19.2.2 自动调整智能零部件大小 385 19.3 制作智能零部件 387 19.3.1 从简单的智能零部件开始 387 19.3.2 生成自动调整大小的智能零部件 388 19.3.3 智能零部件的文件管理 391 19.3.4 编辑智能零部件 392 19.4 指导教程:使用智能零部件 392 19.5 本章小结 394 第5部分 创建工程图 第20章 自动工程图:基础知识 397 20.1 模板和格式之间的区别 397 20.1.1 可以改变模板吗 397 20.1.2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模板或格式 398 20.2 生成工程图格式 398 20.2.1 自定义现有格式 399 20.2.2 从空白屏生成格式 403 20.2.3 从输入的DWG/DXF文件生成格式 403 20.2.4 保存格式 406 20.2.5 第二张图纸格式 406 20.3 生成工程图模板 407 20.3.1 在工程图模板中使用预定义的视图 407 20.3.2 在模板中使用常用类型和块 410 20.3.3 在模板中自定义属性 410 20.3.4 保存模板 411 20.4 生成块 411 20.5 本章小结 412 第21章 使用工程图视图 413 21.1 生成一般视图类型 413 21.1.1 使用查看调色板 414 21.1.2 命名 415 21.1.3 投影视图 418 21.1.4 标准三视图 419 21.1.5 局部视图 419 21.1.6 剖面视图 420 21.2 生成其他视图类型 422 21.2.1 剪裁视图 422 21.2.2 断开的剖视图 423 21.2.3 断裂视图 426 21.2.4 辅助视图 427 21.2.5 交替位置视图 427 21.2.6 预定义的视图 428 21.2.7 空白视图 428 21.2.8 自定义视图 428 21.2.9 相对视图 429 21.2.10 3D工程图视图模式 429 21.2.11 视图方向和对齐 430 21.3 在视图中使用显示选项 430 21.3.1 显示状态 430 21.3.2 显示模式 431 21.3.3 边线显示选项 432 21.3.4 视图品质设置 432 21.4 从图纸区分视图 433 21.5 指导教程:使用视图类型、设置和选项 434 21.6 本章小结 438 第22章 使用注解和符号 439 22.1 使用注释 439 22.1.1 放置注释的工作流程 439 22.1.2 字体 440 22.1.3 文本框和换行 440 22.1.4 注释和引线 441 22.1.5 常用类型 442 22.1.6 给自定义属性链接注释 443 22.1.7 超文本链接 444 22.1.8 注释和符号 444 22.2 使用块 444 22.2.1 插入块 444 22.2.2 生成块 446 22.2.3 编辑块 446 22.3 使用符号 447 22.3.1 在哪使用符号 447 22.3.2 自定义符号 447 22.4 使用中心符号线和中心线 448 22.5 指导教程:使用注解 449 22.6 本章小结 451 第23章 尺寸和公差 452 23.1 在工程图上放置尺寸 452 23.1.1 插入模型项目 452 23.1.2 使用参考尺寸 454 23.2 尺寸选项 457 23.3 添加公差 460 23.3.1 精度 460 23.3.2 形位公差 461 23.4 使用尺寸常用类型 461 23.5 指导教程:使用尺寸和公差 461 23.6 本章小结 463 第24章 使用表格和工程图 464 24.1 驱动材料明细表 464 24.1.1 基于SolidWorks表格的BOM 464 24.1.2 基于Excel的材料明细表 470 24.2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 471 24.3 使用孔表 472 24.4 使用修订表 474 24.5 使用度量表格和弯曲表格 476 24.6 使用焊件切割清单表 476 24.7 使用总表 476 24.8 指导教程 476 24.8.1 使用材料明细表 476 24.8.2 使用孔表 479 24.8.3 使用修正表 480 24.9 本章小结 482 第25章 使用图层、线型和颜色 483 25.1 控制图层 483 25.1.1 导入的2D数据中的图层 484 25.1.2 图纸格式中的图层 484 25.1.3 图层上的尺寸和注释 485 25.1.4 图层中的零部件 485 25.2 控制线型 486 25.2.1 使用线型设置 486 25.2.2 顶端盖样式 487 25.2.3 线粗设置 487 25.2.4 线条样式设置 488 25.2.5 颜色显示模式 488 25.3 隐藏和显示边线 488 25.4 指导教程:使用工程图显示工具 488 25.5 本章小结 490 第6部分 使用高级技巧 第26章 多实体建模 493 26.1 强大的能力带来巨大的责任 494 26.1.1 多实体建模不是装配体建模 494 26.1.2 适当的多实体用法 494 26.2 理解多实体技巧 495 26.2.1 跨越实体的复杂形状 496 26.2.2 工具实体和布尔运算 497 26.2.3 局部操作 500 26.2.4 阵列 501 26.2.5 简化非常复杂的零件 502 26.2.6 在实体间建立桥接 503 26.2.7 未定的制造方式 504 26.3 生成多实体 504 26.3.1 非连通草图 505 26.3.2 “合并结果”选项 505 26.3.3 特征范围 505 26.3.4 “切割”特征 506 26.3.5 “分割”特征 507 26.3.6 “插入零件”特征 508 26.4 管理实体 509 26.4.1 实体文件夹 509 26.4.2 隐藏或显示实体 511 26.4.3 删除实体 511 26.4.4 重命名实体 511 26.5 指导教程:使用多实体 512 26.5.1 合并和局部操作 512 26.5.2 分割和阵列实体 513 26.6 本章小结 515 第27章 使用曲面 516 27.1 为什么需要曲面 516 27.2 理解生成曲面的术语 517 27.2.1 缝合 517 27.2.2 剪裁 517 27.2.3 解除剪裁 518 27.2.4 混合建模 518 27.2.5 NURBS 518 27.2.6 可展曲面 519 27.2.7 直纹曲面 519 27.2.8 高斯曲率 519 27.3 可以使用什么类型的曲面工具? 520 27.3.1 拉伸曲面 520 27.3.2 旋转曲面 521 27.3.3 扫描曲面 521 27.3.4 放样曲面 521 27.3.5 边界曲面 521 27.3.6 等距曲面 522 27.3.7 延展曲面 523 27.3.8 缝合曲面 524 27.3.9 平面区域 524 27.3.10 延伸曲面 524 27.3.11 剪裁曲面 525 27.3.12 填充曲面 525 27.3.13 中面 527 27.3.14 替换面 527 27.3.15 解除剪裁曲面 528 27.3.16 分型面 528 27.3.17 直纹曲面 528 27.4 使用曲面技巧 530 27.4.1 成形到一面/成形到实体 530 27.4.2 使用曲面切除 531 27.4.3 替换面 531 27.4.4 起作用的填充曲面 531 27.4.5 记忆曲面 533 27.4.6 铸模 533 27.5 指导教程 534 27.5.1 曲面切除的使用 534 27.5.2 等距曲面的使用 535 27.5.3 填充曲面混合的使用 537 27.6 本章小结 539 第28章 主模型技术 540 28.1 使用引入功能 541 28.1.1 插入零件 541 28.1.2 插入到新零件 543 28.2 使用推功能 543 28.2.1 分割特征 543 28.2.2 保存实体 544 28.3 指导教程:使用主模型技术 545 28.3.1 插入零件 545 28.3.2 插入到新零件 546 28.3.3 分割 547 28.3.4 保存实体 548 28.4 本章小结 548 第29章 使用基体法兰方法处理钣金零件 549 29.1 全局理解 549 29.2 使用基体法兰特征 550 29.2.1 基体法兰/薄片特征 550 29.2.2 钣金特征 551 29.2.3 平板型式特征 555 29.2.4 边线法兰特征 556 29.2.5 斜接法兰特征 560 29.2.6 褶边特征 561 29.2.7 转折特征 562 29.2.8 绘制的折弯特征 563 29.2.9 闭合角 563 29.2.10 边角剪裁和断开边角特征 565 29.2.11 成形工具特征 566 29.2.12 放样折弯特征 568 29.2.13 展开和折叠特征 569 29.2.14 展开特征 569 29.3 指导教程:使用基体法兰钣金方法 570 29.4 本章小结 573 第30章 对钣金零件使用插入折弯方法 574 30.1 插入折弯的结构 574 30.2 从一般性模型生成钣金 575 30.2.1 正交切除 576 30.2.2 切口特征 576 30.2.3 钣金特征 577 30.2.4 展开折弯特征 577 30.2.5 加工折弯特征 578 30.2.6 不折弯 579 30.2.7 平板型式 579 30.3 使用引入的几何体 579 30.4 生成卷起的圆锥形零件 579 30.5 混合方法 580 30.6 指导教程:对钣金零件使用插入折弯方法 580 30.7 本章小结 582 第31章 使用焊件 583 31.1 绘制3D草图 583 31.1.1 在空间中定位 583 31.1.2 在3D草图中的几何关系 585 31.1.3 空间基准面 586 31.1.4 平面路径线段 586 31.1.5 尺寸 587 31.2 使用焊件工具 587 31.2.1 焊件 587 31.2.2 结构构件 587 31.2.3 剪裁/延伸 592 31.2.4 顶端盖 592 31.2.5 角撑板 594 31.2.6 圆角焊缝 594 31.3 使用非结构零部件 595 31.4 使用子焊件 595 31.5 使用切割清单 596 31.6 生成焊件工程图 597 31.7 指导教程:使用焊件 598 31.8 本章小结 604 第32章 生成和使用宏 605 32.1 录制宏 606 32.1.1 录制一个矩阵草图宏 606 32.1.2 重放宏 608 32.2 使用用户窗体生成宏 610 32.3 创建窗体 611 32.4 查找宏帮助 612 32.5 本章小结 613 第7部分 附录 附录A 工具选项设置 617 A.1 系统选项 617 A.1.1 常规设置页面 617 A.1.2 工程图页面 621 A.1.3 颜色 624 A.1.4 草图 626 A.1.5 显示/选择 629 A.1.6 性能 632 A.1.7 装配体 634 A.1.8 外部参考引用 635 A.1.9 默认模板 636 A.1.10 文件位置 637 A.1.11 FeatureManager 638 A.1.12 选值框增量值 640 A.1.13 视图旋转 641 A.1.14 备份/恢复 642 A.1.15 异型孔向导/Toolbox 642 A.1.16 文件探索器 643 A.1.17 搜索 643 A.1.18 协作 645 A.2 文件属性 646 A.2.1 出详图 646 A.2.2 DimXpert 650 A.2.3 尺寸 650 A.2.4 注释 654 A.2.5 零件序号 655 A.2.6 箭头 656 A.2.7 虚拟交点 657 A.2.8 注解显示 658 A.2.9 注解字体 659 A.2.10 表格 659 A.2.11 视图标号 661 A.2.12 网格线/捕捉 661 A.2.13 单位 662 A.2.14 线型 663 A.2.15 线条样式 664 A.2.16 颜色 664 A.2.17 图像品质 665 A.2.18 基准面显示 666 附录B 配套光盘内容 668 B.1 系统要求 668 B.1.1 对于Windows XP Professional 668 B.1.2 对于Windows Vista 669 B.2 故障分析 669
<<
显示目录详情
|
|
|